廣安市五舉措加強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建設
發布時間:2014-08-13 09:46:21
一是合理布局規劃。堅持統籌規劃、合理安排、以人為本、因地制宜的原則,既考慮文化體育設施的公益性,又考慮政府投資的效益,針對城鄉實際,明確不同文化體育設施建設標準,對城鄉公共文化體育設施適度改造、逐步改善,基本滿足全市人民群眾文化娛樂和體育健身需要。
二是強化投入保障。依據城市總體規劃,本著量力而行的原則,在充分考慮市民意愿的基礎上,加大財政投入,實施了一批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建設項目。全市各級政府每年用于文化事業經費達到當地財政總支出的1%以上,每年預算500萬元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,部分用于文化基礎建設項目獎勵。全市連續三年投入近1000萬元建設鄉鎮文體廣場,廣安區投入近千萬元配套建設廣安區游泳館,武勝縣、華鎣市、鄰水縣分別投資上百萬元改造體育場館設施。市、縣財政每年投入150余萬元,通過承辦市中學生運動會,支持各區市縣改善體育設施。
三是爭取項目支持。堅持以項目為抓手、以項目找資金,緊緊抓住國家西部大開發、川渝合作示范區建設和小平110周年誕辰等機遇,精心包裝、整合項目,積極向中省爭取支持,有效破解地方財政投入不足的制約瓶頸。去年,全市成功爭取中、省支持農村文化建設、省級示范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、電影院建設、廣播電視“村村通”設備運行維護等項目34個,資金1.6億元。
四是注重設施建設。通過實行標準化建設,統一招標建設、統一設備配置,有力提升全市公共文化體育基礎設施水平;通過均衡配置資源,基本實現城鄉群眾基本享有同質同量的公共文化體育服務;通過集成化推進,與城鄉統籌、小城鎮建設和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,初步實現城鄉公共文化體育資源共享基層服務點全覆蓋。同時,充分發揮文化體育設施的聚集功能,提升其經營效益,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豐收。
五是堅持建管并重。在推進文化設施建設的同時,致力探索發揮文化體育設施最大效益,著力形成“建、管、用”結合的長效運行機制。建立基層文化體育管理體系,將文化體育設施納入統一管理,形成大文化體育的管理格局;健全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管理、使用制度體系,提高管理水平;加強基層文化體育隊伍建設,夯實文化體育設施管理基礎。